2015年1月16号(二十八)的晚上是很忙碌的,因为是离家的最后一天晚上,该收拾的都收拾起来,该洗的也都洗掉,还要整理自己的行李,忙到很晚。

17号(二十九)下午上完班随即前往上海南站和妹妹会合,一起踏上上海南开往南昌(k287)的火车,妹妹抢到了卧铺,我是张无座。我在一车厢,坐在过道熬过了一夜,车厢里基本都是去南昌的江西人。

18号(三十)到达南昌大概晚点了1小时,7点10分左右才到,下车后我迅速的穿过火车站过道到达另外一个站台正好赶上了开往丰城的一辆火车,直接在车上补的票,妹妹在我的指引催促下也赶到了。

接下来大概一小时的车程到达丰城,一起前往铁路桥搭城乡公交去老家,结果没等到,便搭上2路车到达石滩镇,打电话给爸爸,爸爸骑电动车来接的。第一眼看到爸爸,爸爸苍老了许多,胡子没剃,有些胡子都白了,头发也是。

门口的抚丰线(s214)路比往年烂了不少,到处坑坑洼洼,扬起很多灰尘。

到家了聊聊天,爸妈要看看sunnist照片,过会吃午饭了,下午去看了爷爷奶奶,随即下午就要去扫墓了。

去年三十晚上才到家,错过了扫墓的时间。年年扫墓,却总是记不住到底是哪些坟头。如今也这么大了,今年特地记了下,分别是:爷爷的爸爸(宗祥),大伯(坤林),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本兰),爷爷的爷爷(端元),爷爷的爸爸的兄弟(宗道),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奶奶的后妈妈。没记错应该是这些了。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除了大伯),很少知道他们做过什么,不知道他们的为人,但正是有他们才有我,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劳动,他们的努力都像蝴蝶效应似的影响着现在的我。祖先是值得敬畏的!

晚上是年夜饭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虽然没有文字影视里的那么喜庆,但至少一家人还是坐在一起了。有多少人为了这一刻的团聚从各地千辛万苦地赶回家。平平淡淡才是真!

年夜饭后,我和妹妹去给爷爷奶奶送红包,和爷爷奶奶聊了聊天。基本上爷爷奶奶是一年见一次,每次见到心中不觉告诉自己爷爷奶奶又老了一岁,今年爷爷已经91岁了,奶奶88岁,不知道以后还能见上几次。好怀念爷爷奶奶带着小时候的我去菜地里施肥,去山上砍柴采蘑菇,去竹林里拔竹笋,吃奶奶亲手做的饭菜,夏天晚上和爷爷一起赤膊睡在自家院子里。有些后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再也见不到爷爷奶奶了,但却又无可奈何。或许这就是人生,转瞬即逝,珍惜当下,活好现在,追思过去。

本来是不想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是在无聊,看了一小段,坐通宵车缘故,太困,早早睡了。

19号(初一),中午祠堂有酒喝,据说今年没有一个保丁(生儿子)做酒的,好像也没有出派(男丁满虚岁16岁)的,所以今年祠堂的酒是太宗(大概是村大队吧)出钱请全村吃的。一种迷信的说法是:村旁边修高速公路(昌宁高速)动到了村里的龙脉,所以导致这样。说实话,每年祠堂吃饭挺无聊的,关键不认得人,爸爸他们那一辈认识的人比较多。

吃完爬上高速公路的路基(很高,4,5层楼高,全是用红土堆起来的)上看了看,可以俯瞰我们村,然后上铁轨(京九线)上走了走(危险请勿模仿),拍了不少照片。

20号(初二),今天是妈妈回娘家的日子,本来说好中午是去二舅舅家吃饭,上午跟着表哥(姨妈的儿子)去张巷相亲,妈妈做的媒,女方家非要留下来吃饭,饭后表哥和妹子单独聊天压马路去了,还带妹子去了丰城的家里。。见识了下相亲,原来是这样。。下午我们就顺道去了舅舅家拜年。晚上在家估计是白天骑电动车吹风了,有点发烧,狂喝开水,早早睡了。

21号(初三),早上起来,满血复活,发烧好了。今天是大姑姑的孙子过10岁生日。去石滩镇他们家吃饭。路上还顺便去了下二姑姑家拜年,本来想见见昌华哥哥(10年去法国留学,刚回来),4年多没见了,他人不在。

22号(初四),堂姐(二伯女儿)儿子过10岁生日,第一次去她那里,还得了100红包,情何以堪。饭后帮妈妈去石滩镇买手机卡,没买到合适的。

23号(初五),今天村里扛娘娘庙里的菩萨出来游街,爸爸叮嘱我听到吹吹打打,菩萨路过家门口的时候要烧香打爆竹,我确实这么做了。。表哥的相亲有些不顺,今天妈妈作为媒婆带着表哥一家人又去走访女方家里了。下午我就和妹妹在厨房里这种聊天。

24号(初六),今天是要回上海的日子,买的下午5点20左右的萍乡开上海南的车(k4396),上午和爷爷奶奶告别,告知他们我们要离开了,也在爷爷奶奶那里聊天聊了比较久。中午饭后,收拾东西,妈妈各种塞东西给我们叫带去上海,3点半左右出门打车去丰城火车站。赶去火车站的这一路发生的事很惊险传奇,我想另写篇文章记录。最后我和妹妹在最后时分5点17左右进到火车站,幸好火车晚点10分钟左右,后来我和妹妹两人的无座票还都抢到了位子,我的还是卧铺,睡了一路回到了上海南,准点早上5点55分到。

25号(初七),从上海南回到家,地铁半路和妹妹分开。今天请假了,没有去上班。收拾收拾折腾折腾,下午6点半去上海站接sunnist。

春节7天大致如此,过得比较平淡,谈不上忙碌,很多都是从手机拍摄的照片里回忆出来的。在老家不出门蹲在家里的时间里,我基本上都是坐在床上盖着被子看书(《明朝那些事儿》,《三国演义》)。